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依靠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气采收”低成本开发接替技术,实现了西北油田塔里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二次开发,今年1至5月增油22万吨,近5年来,累计增油145万吨,降本1.15亿元,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国内其他同类油藏油田。
据专家介绍,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油气探明储量,占到该盆地总探明储量的78.1%,是塔里木盆地的主力油田,其油气开采也是世界级。近年来,由于油井进入开采中后期,西北分公司有近十分之一的油井通过注水补充能量,实践表明,注水技术对开采油藏深部石油具有一定作用,却无法解决顶部的油。如何提高油藏顶部采收率,成为摆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1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对缝洞型油藏顶部进行注气提高采收率”的观点,并开展了系列技术的研究。
2012年工程院技术攻关小组开展注气先导试验,发现,液氮注入工艺技术吨油成本高达4000元以上,单井费用720万元/井次,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他们认识到,走低成本之路才是塔里木油气开采的唯一道路。本文由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转载发布;黄山良业阀门主要生产各类智能型,标准型,防爆型,整体型,调节型,快关型,双速型,调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标型阀门电动装置,阀门电动执行器,智能型阀门电动执行机构,阀门电装,阀门电动头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业和立美克,欢迎垂询合作。
面对挫折,工程技术攻关小组毫不气馁,紧紧围绕如何提质增效和工艺降本进行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总工程师王雷的带领下,以曾文广、张建军、丁保东等为专业骨干的共同努力下,创新设计了气水混注工艺,利用油田水在管柱中地重力作用,有效降低注气压力,解决了管柱承压地安全问题,对规模注气地实现意义重大;撬装化电驱注气设备地探索应用,节能又降耗,注氮费用从初期1.53元/方,到目前降幅近半。
研发注采井口及管柱优化技术,可有效减少注气后采油作业成本,减少作业次数,降本70万元以上;气水混注对管柱防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防腐技术地实践探索,可有效降低腐蚀,减少采油过程中的检泵次数,从而降低采油成本。
每项技术成果,都经过反复实践论证,并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期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申报专利15项、发表论文32篇、建立相关标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