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美根(董事长)个人专题 SitePageHtml SitePageXML
电话:0559-2340158 2340508 2340118
手机:13905594471 13705592348
传真:0559-2347450 2349131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文章详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激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6/12 9:18:07
【导读】制度创新激发新活力——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靖在6月5日召开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认证认可制度创新专家咨询会上,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制度创新激发新活力

                           ——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靖

  在6月5日召开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认证认可制度创新专家咨询会上,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靖,请她就有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记者:自去年挂牌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实施了一批改革措施,落实了一批开放举措,请您说一下目前的运行情况,以及检验检疫工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王靖:自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运行有序,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改革效应开始显现。应该说,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了新活力,这其中与检验检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分不开,尤其是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和上海检验检疫局十分支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出台了多项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措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靖:按照总体方案的部署要求,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一是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记者:请您具体讲一下,如何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

  王靖: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制定发布首份负面清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去年编制发布了2013年版负面清单,列明了190项对外商投资保留的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全部改为备案管理。截至5月底,在试验区新设的1000多家外资企业中,92%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编制2014年版负面清单,重点围绕提高开放度、增加透明度、调整负面清单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修订完善。其次,逐步落实服务业开放措施。我们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18个行业,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去年推出的23项开放措施中均可实施。目前,正积极探索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新的扩大开放措施。第三,创新注册登记制度。区内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半年来,新制度运行顺畅,未出现异常情况。同时,借鉴国际通行证照样式,把企业营业执照由14种样式统一成1种。3月1日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有关事项已在全国推广。第四,实施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转为工商部门“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并推行线上线下结合和流程优化,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和部分事务网上办理。内资企业及属于负面清单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可在4个工作日内一并领取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比原来的29个工作日大幅缩减。第五,推进境外投资管理改革。自贸试验区权限内的境外投资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管委会可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备案手续。目前,管委会已办结33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对外投资10亿美元。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搭建境外投资服务促进平台,增强融资、保险、法律、咨询、会计、信息等配套服务功能。

  记者:在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有哪些举措呢?

  王靖: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创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监管制度。在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检验检疫部门推出23项改革措施,明确其中6项作为首批复制推广的创新制度,包括预检验、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进境生物制品风险管理和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制度。海关推出18项改革措施,49家企业试点凭舱单“先入区、后报关”,并对14项改革措施制定了实施标准,目前已有7项在5月1日前推广至区内所有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的企业,还有7项将在6月底前推广实施。同时,海关和检验检疫还联动实施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这些措施提高了通关效率,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两天。二是深化研究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探索“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的海关监管模式,对货物“进、出、转、存”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和动态核查,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奠定基础。目前,已制定试点方案,确定了试点企业。三是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先建设口岸监管“单一窗口”,争取6月份实现上线运行,9月份争取完成保税功能上线。

  记者:自贸试验区内又是如何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呢?

  王靖:自贸试验区重点围绕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进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试点和外汇管理改革五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目前,金融改革的相当部分措施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开展了一批金融创新业务,并带动了大量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迅速集聚。8个月来,已新增持牌类金融机构57家,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机构321家,金融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等与金融相关的企业1919家,合计2297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4%。本市金融机构也积极发挥创新优势,与区内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已有超过5000家的自贸区新设企业在本市银行开户;全市124家中外资银行中,近70%的银行与区内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全市保险业为区内企业提供了逾7000亿元各类风险保障。

  记者:自贸试验区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王靖:在放宽投资准入的同时,我们探索建立了六项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一是建立安全审查制度,重点是建立自贸试验区在外资企业准入阶段,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审查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反垄断审查制度,重点是探索试验区在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方面参与国家反垄断审查的制度安排。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是依托试验区信用平台,完善与信用信息、信用产品使用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包括信用信息记录、共享、披露制度以及政府跨部门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四是建立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已于3月1日实施,目前已有4300余家企业提交了年度报告,其中3600余家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五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重点是建设试验区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我们已与30多家本市职能部门及中央驻沪单位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推动跨部门联合监管,并建立各部门联动执法合作机制。六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通过制度设计、政府购买服务等进行引导,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在行业准入、认证鉴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记者: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还有哪些打算?

  王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调整试验区产业规划和形态规划,以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和高端制造五大产业为导向,深化在功能创新拓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的试点,努力打造总部经济、拓展贸易功能、提升金融功能、深化航运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聚焦制度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法制保障工作。总之,尽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尽快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积极为区内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为推动上海和全国的改革开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信息由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转载。我公司专业生产LK智能型阀门电动执行机构、LKQ型部分回转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HZ型普通(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QC普通型(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