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ISO/TC 265(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地质封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10次年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年轻的技术委员会之一,5年前成立的ISO/TC 265仅拥有2项国际标准。其中一项《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量化核查方法学(TR)》的提案提出者和主要编制者,就是安全环保研究院。
“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论断,生动阐释了标准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安全环保院作为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领域的智囊,成立10年间,完成170多项安全环保领域国家、行业、企业标准规范编制,并首度实现国际标准零突破。不仅提升了集团公司的安全环保管理水平,而且积极有效地向国内外发出了中国石油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最强音。
升级换代 标准制定“加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发展要求更高,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加快。石油行业也不例外,打造美丽石油促进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共同的理念追求。然而,新兴领域存在标准空白缺失,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也存在既有标准落后,与行业实际不相符,无法指导企业生产等困惑,无论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都亟待更新强化、升级换代。
破题解难,做标准制定者,是安全环保研究院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的发展理念。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后,以满足监管需要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己任,突出重点,集中精力,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标准制定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出炉100多项高水平企业标准,涵盖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等各方面,为企业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保驾护航。
作为企业研究院,专注企业标准研究是根本职责。然而,安全环保院并不止步于此。在迄今编制的170余项标准中,50多项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占标准总数量的1/3。
行标和国标的经费仅几万元,甚至撑不起一次标准审查会议,从经济性来看并不划算。“但是,我们更了解行业发展规律,更掌握行业技术进步,有助于将技术优势和对管理的理解体现出来,由我们参与制定,标准更具可行性和先进性。”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嘉麟表示。基于这种考虑,安全环保院主动回应国家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目前50余项行标和国标已全部发布实施。
在国际社会,安全发展和低碳发展是主流,谁掌握了这些方面的技术标准,谁就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多主动。有研究表明,BP、壳牌等国际大石油公司不仅在标准研究领域资金投入巨大,而且还实质性地将多个国际标准的技术委员会“收入囊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标准的制定。
本文由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转载发布;黄山良业阀门主要生产各类智能型,标准型,防爆型,整体型,调节型,快关型,双速型,调速型,220V型,直流型,非标型阀门电动装置,阀门电动执行器,智能型阀门电动执行机构,阀门电装,阀门电动头,水轮机手电动调速器,阀门扭矩测试设备等;公司旗下品牌有良业和立美克,欢迎垂询合作。
如何在国际舞台更多地发出中国石油企业的声音?安全环保院将视野投放到更广阔的空间。
201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筹备成立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封存(CCS)技术委员会。安全环保院敏锐捕捉到CCS将对石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参与TC265组建,并协助我国争取到TC265及其下设的量化核查工作组(WG4)的领导权,随后提出提案并主要参与编制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量化核查方法学(TR)》正式出版。在TC265第10次全会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量化核查方法学(IS)》这项标准的委员会草案又获投票通过,这意味着安全环保研究院提出提案并主要参与的第二项国际标准,距离最终出炉又进了一步,国际标准制定之路再度升级。
“设法定规” 美丽石油底气足
百余项企业标准,形成一张巨大细致的安全环保法网,使企业安全环保“有法可依”,企业行为更为规范,基础管理水平提升,发展根基更加夯实;50余项行标和国标,推动石油行业安全环保低碳发展,为建设美丽石油做出贡献;两项国际标准参与历程,发出中国石油声音,为中国企业赢得更多话语权……
安全环保院的标准化工作始终围绕安全环保核心议题,紧扣绿色低碳方向,专注行业前沿,在填补企业管理空白、解决行业痛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兼具管理价值,还创造了超预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标准也能产生真金白银。水基泥浆钻井废物一度被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企业要承担高额处理费,还面临较大的危废合规性管理风险。安全环保院在牵头承担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广泛调查取样和鉴定,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水基泥浆及其处理后剩余固相,已不具备危险属性。国家环保部采纳了这一成果,在新发布的2016版《危险废物名录》中摘掉了水基泥浆钻井废物的危险废物“帽子”,并委托安全环保研究院进一步开展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据测算,仅“摘帽”一项,就为集团公司直接节省环保处置费用210亿元。
真实还原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美国电影《深海浩劫》,曾给予观众深深震撼。从墨西哥湾漏油到渤海湾溢油,这是石油之殇、行业之痛。安全环保研究院专注于溢油应急技术研究,并形成4项应急产品性能标准,给溢油应急产品采购和储备提供技术规范支持,有助于避免或降低海域操作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风险。
获得国际标准零突破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量化核查方法学(TR)》,关注点在行业前沿。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地质封存(CC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极具减排潜力的技术,迫切需要标准支撑。这一标准的发布,为CCS技术进一步规模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提供规范与保障,助力全球低碳经济步伐。
持续发力 标准制定创一流
去年11月,国土资源部宣布可燃冰成为我国第173个独立矿种。
可燃冰勘探开发,这是崭新的事业,也意味着需要专项法规、规范、标准等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针对可燃冰在安全环保管理方面的空白点,安全环保研究院已经开始技术储备,开展行业标准的初期研究,为人类下一种资源的勘探开发护航。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安全环保院标准化工作底气十足,源于整体技术能力的飞升。
10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科研成果的支撑,安全环保院标准编制更具发言权,标准化工作由此打开全新局面——课题数量由少到多,课题类别从偏管理到偏技术,课题来源从积极争取到“自动上门”,标准之路越走越宽。现在安全环保研究院还迎来石油工业环境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等5个常设机构的落户,从具体制定标准者升格为牵头组织者、统筹协调者,成为集团公司系统内唯一同时具有中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认可的陆上、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机构,标准领域的权威性日渐凸显。
“十一五”起步,“十二五”追赶,“十三五”力争新突破,安全环保研究院的标准编制工作一步一台阶,实现从企业标准到行业标准的升级、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的跨越。
走过10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安全环保研究院深切认识到,建设一流研究院需要产生更多优秀标准,助力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石油影响力,需要更多优秀标准支撑。一个声音更加坚定:继续做标准制定者,力争做一流标准制定者。这是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