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院所来看,实验室技术参数、科研样品的试制等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不是太难,但要把科研样机转化成能够批量生产的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研究院所来说,拿出科研样机、完成技术测试就基本上达到目的了,可以通过科技鉴定了,能够衡量成果的水平了。至于能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不在考虑之列,因此才会有大量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沦为一纸空文,未能实现产业化。
从高校来看,高校的科研,追求的目标是学术性的,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水平、学术论文的高度、研究人员的职称评定等,是其科研工作追求的目标,与企业把产品销售出去、实现盈利的目标完全不同。高校更不擅长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作。
用户,也就是市场需求方,急需的项目希望上游的研究环节能够及时快速地作做出反应,能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研发的产品能迅速解燃眉之急,而不是头痛医脚,文不对题。以市场为导向,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谁在这方面做得好,企业就青睐谁的产品。类似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正是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
由于对产学研合作的高度重视,我公司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北京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西安交通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如:
我公司于2006年10月在上海成立“上海良业阀门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凭借上海的地域优势和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优势、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科技前沿。
我公司于2007年2月又成立了“黄山佳业阀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明确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创新体系。成功研发阀门的专用测试设备—NS型阀门扭矩连续测试装置。同年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无偿补助。
我公司于2007年11月25日与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签订智能型电装控制部分合作协议。起草《非侵入式智能电装控制技术条件》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化仪器仪表领域的突破又上了新的台阶。
我公司于2008年12月16日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任务书(编号:2006BAJ16B02-02-01),子课题名称:城市市政管网控制设备研究。标志着公司在新兴产业的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公司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主持下,我公司积极参加制订“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和“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两项国家标准,2011年国家已颁布实施;参加制订的“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国家标准(报批稿),也已于2011年9月上报待批实施。
我公司于2011年5月23日与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中心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标志着公司在行业归口单位可即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时下的国际国内前沿技术对接成功。
我公司于2011年6月1日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标志着公司在开展基于WEB和无线的远程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管网监测监控技术的研究及其它科技项目研发和产业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关键是强化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核心地位。“产学研用”合作的关键在于资源共享,在于大力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壁垒,将隶属于各个不同管理体系和管理层面的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效应。推动和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先有成果,再找企业”的思维模式,把产学研用结合的任务交给企业,由企业考虑如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而不是政府有关部门搞“拉郎配”。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转化主体的地位不动摇。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要与企业充分沟通,真正反映市场需求、用户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切实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项目实施新机制,给予企业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及资源分配的充分权限。
在市场规律下,知识产权、技术专利、品牌等要素都是科技成果的组成部分,都有应用价值和市场价格。以企业为主体,寻求与学、研、用等环节的有效沟通,达成明确协议,用国际通行做法,例如股权分配等,解决起来还是有路可循的。关键是突破观念上的禁区,大胆解放思想,以企业最需要、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实现市场条件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推动企业的加速发展。
黄山良业阀门有限公司,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动力,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力推动企业发展。目前,企业已连续十年保持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获二项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三项省高新技术产品,五项市科技成果奖,25项国家专利。HZ型阀门电动装置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安徽省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008年,公司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阀门)制造许可证。2009年QC型电动装置产品获安徽省自主创新产品。2010年公司被评为安徽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单位。2011年公司被评为“省千企工程单位。我公司的防爆智能电动装置产品还于2011年被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防爆合格证。
事实证明,要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是必由之路。